马克思主义学部退休教师李淑贤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成为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这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息息相关,确保了中华文明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华文明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进入近代以后,中华文明虽然几次遭受侵略破坏,但都因其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没有被分裂和消亡,即使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土崩瓦解,饱受挫折又不断重焕荣光,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文化特质。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与发展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明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两个结合”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事实证明,这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厚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丰沃的民族文化底蕴,造就了富含民族精神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来就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和精神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这个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灵魂,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者结合的结果是相互成就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我们要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作用、释放生命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