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师 徐宽
“伟大”与“平凡”,看似有着云泥之差的两个概念,实则却存在着许多必然的联系。每一份伟大的背后都有许多平凡的积淀,伟人或英雄也都是从平凡中孕育而生的。人类历史上建功立业者不胜枚举,但并非生来伟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孕育成长,并创造出无愧时代的辉煌。
什么是伟人?怎样算英雄?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伟人或英雄。
不少人会认为自己和英雄、伟人存在着太大差距,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杰出人物。其实,伟人和英雄也和我们一样是平凡的人,但他们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吝惜去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末之事,并且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力求把每一件工作去做好,高标准、严要求,从而工作成效突出、业绩非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我要介绍的第一位人物就是雷锋。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和平时代的英雄,他做的许多好事再平常不过,哪一件都算不上惊天动地,比如为战友补衣服、给大娘和战友送食物、雨天送大嫂和孩子回家、在建筑工地义务劳动、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为灾区义务捐款等等。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雷锋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日复一日地在寻常岗位上努力奉献自己、积极回报社会,他的精神积极影响和带动了社会进步发展,这就是伟大的战士和社会的楷模。毛主席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社会学习他的精神。
可能有人会说: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成为那样令人敬佩的人物。的确,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的出现有时代和历史的促成因素,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上历史的机遇。但反过来说,如果平时缺乏优良的道德素养,没有积极的人生实践,即使搭上历史的快车,也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我们再来看一位现实中的“活雷锋”郭明义。
郭明义原本是矿场的一名普通管理员,和雷锋一样当过兵,巧的是他和雷锋都是由同一位名叫余新元的招兵干部招收入伍的,多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长期助人为乐、公益献血七万多毫升,捐款54万多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并发起爱心团队活动和遗体器官捐献。由于他的积极奉献,国家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2010感动中国人物”和“当代雷锋“等多项荣誉。
雷锋和郭明义所做的贡献,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就都有可能做到,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人生的伟大目标、秉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发扬务实求真的实践精神,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做出非凡的成就。我有一位优秀的同学和挚友杨海波,他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例子。
杨海波是一位解放军退役军官,他在吉林省率先组织了老兵遗体捐献活动,他自己家族中有11人参与其中,因此获得联合国难民署授予的“推动捐遗奉献事业进步奖”,多年来,他捐出20多万退役金用于公益、资助困难学生、支援灾区等,此外,他还长年坚持进行红色传统宣讲工作,义务讲课数百场,听众逾30万人。他为了讲好课,自费驱车数万公里去实地考察、走访知情人,采访过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雷锋的战友乔安山、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等。为此,他先后获得“长春市好人标兵”、“全省学雷锋先进典型”和“抗疫先锋”等多项荣誉。他的典型事例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但实现理想则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学习、努力工作、坚定信念、践行使命,做好每一件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我们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