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学校退休老领导周敬思
现在天天故事动人,全国在欢庆40年巨变,我也讲几个小故事以参与其中。
话说1986年9月,教育部批准由我陪同我校郑德荣教授和辽宁大学历史系主任、奉系军阀史专家陈崇桥教授去美国参加西安事变50周年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会后,主人安排我们访问华盛顿和纽约,一天晚上我们登上我国驻纽约总领馆楼顶看夜景。往左边一看,汽车灯光一片,城中如同白天,往右一看,汽车红色尾灯成串,像条火龙。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色,顿时感到震惊。我不由得想起,以前中国乒乓球队访美时庄则栋曾接受美国记者采访,他惊叹:“哎呀,这汽车太多了!”当时他用英语说的,汽车这个字的发音,还带有俄语味儿。美国之音向全球播报了采访现场。当时英语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常常偷听美国之音,对这件事还议论多次。那个年代,到美国去的人不能不为人家有这么多汽车而动心。当年12月,我告别姊妹校南伊大时,负责留学生事务的院长问我这次到美国都有什么感想时,我说:“你们的财富多!”他问什么财富?我说:“天上的飞机不断,地上的汽车成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是30几年前的事。那时,我在学校管的事很多,用郝水校长的话说:“老周,学校的权你都替我掌着。”我的权是不小,当时校内汽车全由我管,共有小汽车6辆,拉货的大卡车4辆,面包车2辆,还有一辆旧吉普车,这全是公有。那时做梦也没想到,很快个人会有“自驾车”。此前有一天省里通知校领导去开一个紧急会议,当时小车全出去了,车队只好用一台大卡车把戴星东副校长送到省委大门口。今天师大院里有多少汽车?!长春市不算发达地区,这汽车也多到成“灾”的程度了。在美国学校的一大难题是划分停车位,校警的重要任务是处理违章停车的人。我们现在市内、校里不是同样的发达到这种程度了吗?
在纽约,我们三人去了华尔街。华尔街路窄,两侧楼高,我们站在一侧楼的墙下,不停的举目四望,忘了时间,把脖子累的酸痛。看到和进入在“911”被撞毁的那两座世贸大厦时,真不敢想什么时候中国会有如此高大的建筑。这是1986年。当时我们三个初次身着西装革履,在金融帝国之都,却都显得呆头呆脑的“土老帽”,真没想到,此后不久,在中国的大地上高楼会遍地耸立,像世贸大厦那样的摩天建筑,不仅北上广,在其他城市不是也能看到了吗?现在不少经济收入好的人已不去住高楼,而以居有两三层的别墅为荣了。前几年,我回故乡丹东港,那里以前就是一个渔村小镇,而今已难以引起乡愁,我想人们不必常回家看看,因为各地都变得一个样,处处高楼大厦林立了。
我从1983年当副校长起,有10年多头负责外事工作,这期间由于厕所引起的尴尬和难堪,真是不堪回首。有一回,美国南伊大外事主任夫妇带着三、四岁的小女儿来访,在专家公寓吃饭时,小孩儿要去厕所。这孩子回来一头栽到母亲的怀里,高喊:“太脏了,太脏了!”这声音30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消不掉。现在这孩子已是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核基地的高级审计师了。今年6月,他父母给我发来照片,我看后回信感叹孩子的成长,并说起当年事,他们哈哈大笑,说真想再来中国看看惊人的变化。有一年初夏,我们组织在校的外教、留日预校教师和短期讲学的外国专家去吉林市参观。回程动身前,我对外事处的同志说,告诉外国朋友,行前必须在宾馆用卫生间,中途不停车(那时从吉林到长春开车需四小时左右),结果车到岔路河赶上农民的集市未散,外国人要求下车看看。司机王治平停了车,麻烦发生了!一位叫奥尔巴赫的美国老太太说要上厕所,哪有厕所呀?我们费不少劲儿在附近的供销社找到了一个茅房。当时随我过去的还有一位印度裔美国人马立克教授,他当时在物理系讲一个原子核物理专题,他对我说:“这比孟加拉还差!”这句话使我感到钻心的刺痛。1989年我们办了一个国际政治讲习班,一批美国人轮流讲课。有一位老教授临走时,一再感谢东北师范大学对他的热情款待,说他很珍惜这段友情。他又委托带队的周宜适教授说:“你转告周校长,我在这里最难过的是受不了这厕所的尿味和臭味!”这显然是对我们的文明程度低下的讽刺和敲打。
我在美国南伊大时的一天上午课前遇到了外事处在那里学习的班长玲。她匆忙赶去听课。我问她吃过早饭吗?她说吃过了,在卫生间外屋吃了一个汉堡包,从自来水管子接点水喝了。我从美国学习回来后,郝校长问我想干点什么?我说,想办两件事,一是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二是整修厕所。他说:“对,你就从这儿动手吧!”可是那时学校的经费太困难,太难迅速见效了。现在,校内卫生间的情况,虽然仍不够理想,但已大为改观,今非昔比了。“厕所革命”已在城乡街道迅速推进,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当然,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和工作力度不同,情况也千差万别。去年春节,我们举家重游德惠夏家店,回忆在农场劳动时的难忘岁月,镇上的厕所如果用老百姓的话描述,还是“下不去脚”。可是,今春离退休处组织党支部书记和一些老同志去西柏坡学习,回程顺访正定城时,看到那里的卫生间外观设计像艺术品,内部空气清新,外屋还有人闲坐。在城里漫步时,我还真后悔,那天水喝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