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19日,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到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调研关工委工作,实地调研吉林省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大学历史名人馆、黄大年纪念馆,出席吉林大学青老“M·M”学习研究会、东北师范大学关工委工作座谈会等。吉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方向春、省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玉刚,吉林大学副校长、关工委主任赵国庆,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向东,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关工委主任常青,关工委主任马晓燕等先后陪同调研。


李卫红在与两校座谈时首先传达了“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精神,并交流学习体会。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近年来教育部关工委系列品牌活动的感悟,深入阐述了高校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意义。她强调,教育系统老同志教育情怀深厚、阅历丰富,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忠于事业、奉献国家、终身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宝贵资源。高校关工委要善于激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热情,为他们更好发挥独特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在吉林大学,李卫红充分肯定了学校关工委工作,认为党委高度重视,“五老”优质资源丰富,品牌工作突出、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明显。她高度评价了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青老“M·M ”学习研究会的做法。在与老同志、学生交流中,特别强调了要读原著、悟原理,并深入阐释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她勉励青年学子珍惜好平台,通过与“五老”互动共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研学,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好政治方向、树立正确“三观”、掌握科学方法论,为成长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良好基础。
会上,吉林省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玉刚指出,青老“M·M”学习研究会是吉林大学创立的品牌,体现了“育人更要育魂”,要把这个品牌做得更好。他肯定了合作共建中“老带青、青助老”的理念,并提出“吉林省有关工委的地方,就有青年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期望。
吉林大学副校长、关工委主任赵国庆,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青萍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总体介绍,多位青年学生与老同志交流“M·M ”学习研究心得体会。

在东北师范大学,李卫红充分肯定了学校关工委工作,认为党委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丰富、二级学院关工委工作开展扎实,与教育主阵地同频同向、融合紧密,不同学院品牌各具特色,育人效果显著。她希望下一步要以“五好”关工委建设为契机,持续做优做强品牌活动,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东北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李忠军指出,东北师大根溯延安,红色基因鲜明,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们各方面优势,将其融入思政工作全过程,构建了联动高效的育人体系,使之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支撑。
马晓燕详细汇报了校关工委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化学学院党委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学院关工委建设的特色做法和实际成效。